在ISO管理体系(如ISO 9001)中,外包和采购是两种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其核心区别在于组织是否将自身管理责任范围内的过程或活动委托给外部方执行。混淆二者可能导致控制措施失效或资源浪费。以下是系统化的区分方法:
一、 本质区别:责任归属与控制对象
维度 |
采购(Purchasing) |
外包(Outsourcing) |
定义 |
购买外部提供的产品/服务结果。 |
委托外部方管理或执行组织自身的某个过程/职能。 |
责任主体 |
供应商对产品/服务质量负责。 |
组织自身仍需对外包过程的最终结果负责。 |
控制焦点 |
对输入物的符合性进行验证(如进货检验)。 |
对外部方执行过程的能力与方法进行监督。 |
风险性质 |
影响输入质量,风险相对独立。 |
影响核心价值链,风险可能波及整体管理体系。 |
举个例子:
如采购螺丝:供应商按图纸生产螺丝,组织只需验收入库 → 采购。
委托设计:外部公司代做产品设计,设计过程本属组织责任 → 外包。
二、 4大核心区分维度
1. 是否转移“过程所有权”
采购:组织不转移过程,只获得输出物(如:采购标准件、办公用品)。
外包:组织将自身应管理的过程委托出去(如:将产品喷涂工序、客户呼叫中心、体系认证审核交给外部方执行)。
判断关键:该过程是否属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QMS)中必须控制的过程?
2. 是否涉及“过程方法”控制
采购:关注产品规格符合性(如:尺寸、材质、功能)。
外包:需监控外部方的过程参数与方法(如:要求喷涂供应商控制温度/湿度记录,审核其作业指导书)。
3. 管理深度要求不同
控制措施 |
采购 |
外包 |
供应商评价 |
侧重产品质量与交付能力。 |
增加对过程管控能力的审核(如现场评审)。 |
合同要求 |
明确产品标准、交付条款。 |
嵌入管理体系要求(如必须遵守组织的程序文件)。 |
监控方式 |
进货检验 + 批次抽检。 |
过程巡检 + 数据追溯 + 绩效指标考核。 |
责任界定 |
供应商对产品缺陷直接负责。 |
组织对过程失效导致的后果承担最终责任。 |
ISO 9001:2015 条款 8.4:
采购:对应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中的 产品/服务。
外包:对应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中的 过程(明确要求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
三、 总结:一张表快速区分
特征 |
采购 |
外包 |
对象 |
产品/服务结果 |
过程/职能的执行 |
责任 |
供应商承担产品责任 |
组织承担最终责任 |
控制重点 |
验收输出物 |
监督过程能力与方法 |
风险范围 |
限于输入物质量 |
可能影响整个体系运行 |
管理工具 |
进货检验、供应商评级 |
过程审核、绩效指标、联合改进机制 |
ISO条款依据 |
8.4(外部提供产品/服务) |
8.4(外部提供过程) |
“采购买结果,外包交过程;责任未转移,控制需深入”
正确区分后,才能精准分配资源——避免对采购品过度干预,也防止外包过程失控酿成系统性风险。
总结
采购=“买苹果”:只关心苹果是否甜(结果验收),不关心果园如何种植(过程)。
外包=“委托种苹果”:需规定施肥方法、检查生长记录(过程监控),并对苹果质量负最终责任。
精准区分后,才能匹配正确的管控力度——避免对采购品过度干预,也防止外包过程失控酿成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