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责不清
在企业中,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以及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二、文件失控
文件失控主要体现在:文件缺失、要求不明确与缺乏操作性。
比如一份质量控制文件只提到要保证产品质量,但对于如何保证、质量的具体指标和检验方法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这样的文件就如同摆设,无法对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目标制定不合理
对目标必要性认识不足、目标缺乏管理与考核。
制定的目标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例如,企业设定了提高销售额的目标,但没有明确每个销售团队或者销售人员的具体销售任务,也没有建立针对销售业绩的考核体系,这样的目标很难真正实现。
四、缺乏记录或记录造假
记录要求缺失、记录不完整与不规范、记录造假。
这里重点说说造假的问题,为了应付检查或者达到某些表面的指标,存在记录造假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企业体系运行的真实性,也掩盖了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企业的持续改进。
五、人员资格管理缺失
例如,在一些技术岗位,如果员工没有经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就上岗操作,很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或者生产安全。
六、培训问题
培训不足、培训缺乏针对性
七、研发变更随意
研发过程中随时根据现实情况改变研发路线和计划,这种随意性可能导致研发资源的浪费、研发周期的延长以及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
八、供方管理不善
不按规定采购、质量监管不力
九、过程控制薄弱
控制措施不完善、过程记录缺乏
十、设备管理不到位
管理制度缺失、资源不足与使用不当
十一、测量设备管理混乱
主要体现在无台账、无年度校验计划等方面。
十二、产品检验不规范
检验过程缺失、检验规范不合理
十三、顾客满意流于形式
忽视顾客需求、投诉处理走过场
十四、原因分析表面化
十五、持续改进缺乏实质行动
没有制定具体的改进要求和实施措施。也没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来推动持续改进工作,对于已经做出的有效改进也没有进行固化,导致企业难以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提升。